“能參加冬奧會,一切都值了!”——記從輪滑轉(zhuǎn)項的速滑選手郭丹

2018-02-25 09:17:42 新華社

  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劉陽 王鏡宇

  在速度滑冰的場地以短道速滑的方式比賽,新加入冬奧會的大道速滑集體出發(fā)項目,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也讓中國選手郭丹有了更多思考。

  24日晚,女子速滑集體出發(fā)決賽,前三個沖刺點,郭丹都保持在大部隊中游,最后一圈沖刺,她在彎道稍有趔趄,之后奮起直追,但最終總排名第十。

  “之前的半決賽拼得有點猛,導致體力不行,最后沖刺節(jié)奏沒有找好,速度起來后已經(jīng)沒有位置了。”郭丹說。

  在這個新奧運項目的決賽中,16名運動員同時出發(fā),共滑行16圈,除終點線外,另在第4、8、12圈設置沖刺點,每個沖刺點的前三名依次獲得5分、3分和1分的積分,沖過終點的前三名則獲得60分、40分和20分的積分,最終所有積分總和決定比賽成績。如果積分相同或者沒有積分,則將由到達終點的順序決定名次。

  賽前郭丹想要沖擊前三,所以她放棄了前三個沖刺點的比拼,一直跟滑。“肯定有一些遺憾,但是能站在奧運舞臺上,便已經(jīng)圓夢了,我很滿意,因為意義大過結(jié)果。”郭丹說。

  2015年以前,郭丹還是一名水平排在世界前三的輪滑選手,拿到過輪滑世錦賽、世界杯的冠軍。2014年底在比賽中受傷后,她萌生了轉(zhuǎn)項速滑的想法。

  “那時候剛好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,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契機,可以鼓勵更多輪滑運動員去嘗試滑冰。”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郭丹轉(zhuǎn)項后碰壁連連,在她看來“一切都很難。”

  作為一名成功的輪滑選手,轉(zhuǎn)項意味著放棄一切、從零開始,郭丹首先需要為自己做好心理建設。“一方面,我當時就算拿到更多的輪滑世界冠軍,對我來說是一樣的;可另一方面,我轉(zhuǎn)項時已25歲,而且從來沒有接觸過滑冰。”當時,很多人不看好郭丹的選擇。

  2017年是輪滑項目的大年,正在國外練習滑冰的郭丹看到電視上的輪滑比賽,心里又糾結(jié)了,“很想?yún)⒓幽切┍荣悺?rdquo;但她很快放棄了這個念頭。接觸滑冰的時間太短,還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冰感,郭丹不敢在這個時候放松自己的冰上訓練。

  “最后能參加冬奧會,一切都值了。”憑借在速滑世界杯分站賽前三名的成績,郭丹直接獲得了冬奧會參賽資格。

  24日晚的女子速滑集體出發(fā)決賽,郭丹耐心滑行。“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技術(shù)特點,所以有人直接突圍沖出去,拿前三個沖刺點的積分,有人等待最后的沖刺,希望站在領(lǐng)獎臺。”這場決賽,郭丹希望能沖擊前三,但是沒拿到,她也覺得很值,因為“做了一件對的事”。

  郭丹說,輪滑并非奧運項目,在國內(nèi)這個群體并沒有受到奧運項目運動員那樣的重視,“但通過我的轉(zhuǎn)項,可以讓更多人看到輪滑運動員也可以站在奧運賽場,這不僅可以推廣輪滑,也可以為冰雪項目儲備更多人才,所以輪滑運動員兼項是雙豐收的事。”

  “這兩個項目技術(shù)特點有相似之處,世界性的輪滑比賽周期很長,運動員需要比場地、公路、馬拉松三項,所以體能都很好,轉(zhuǎn)項后針對技術(shù)再加強一些,會有很快的進步。”郭丹說。

  但她也坦言“輪轉(zhuǎn)冰”是個“新鮮事”,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和研究。集體出發(fā)決賽中,她看到身邊許多選手也都是輪滑項目出身,這給了她更大的推廣“輪兼冰”的決心。

  “我要考慮自己四年后要不要堅持下去,即便不行,我也會繼續(xù)推廣輪滑和滑冰的兼項,這對準備2022年冬奧會是一個好的路徑。”最近,郭丹已經(jīng)開始讓身邊的輪滑小運動員盡早上冰適應,而她的輪滑隊友也在嘗試轉(zhuǎn)項。當然,郭丹會告訴那些決定轉(zhuǎn)項的人她所走過的彎路。(完)

責任編輯: zongbian

微博互動